潼南: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分类:农业要闻 时间:2021-04-12 09:5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2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蒋亮 罗列 徐肯)“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重庆潼南以当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农业排头兵为目标,全力打好农业开局主动战,夯实现代农业基础,让智慧扎根田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

全力保春耕 打好开局主动战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看春耕。

起垄、覆膜、移栽、浇水、施肥……连日来,在桂林蔬菜基地里,到处可见村民春耕的忙碌身影。3个月后,今年种植的首批蔬菜将陆续成熟上市,销往重庆主城和全国各地。

“请大家注意,空心菜最好带土移栽容易活,从头部往上留三到四个芽就行,其它部分剪除,这样有利种植后的空心菜成活。”笔者在桂林街道八角村蔬菜大棚里看到,区农业农村委蔬菜站技术人员陈启武正在给村民讲解空心菜移栽技术。

“以前不注重移栽技术,种植的空心菜成活率只有80%。现在蔬菜专家来给我们讲了科学的移栽方法,以后一定会把菜种好,争取更大的收益。”蔬菜种植户奚智宏高兴地说。

“去年8·12、8·16洪灾过后,桂林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已全面恢复。”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蔬菜种植面积预计达到100万亩,总产量210万吨,总产值40亿元。

走进龙形镇重庆贡来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秧田里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据企业负责人邹海波介绍,公司在龙形镇流转土地1500亩,其中规模化种植高产水稻面积超过1000亩,80%采用机械化耕种。

今年,该基地在区农业农村委的支持下,引进大钵毯育秧新技术,秧苗根系规整,苗体长得壮实,更加适宜机械化作业,预计亩产将比原来高70公斤左右。“除此以外,公司今年还将高品质富硒大米种植面积拓展到300亩,正在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增强产品竞争力,农业效益将会越来越好。”谈到企业发展,邹海波充满信心。

全力保障春耕,确保开局致胜。区农业部门全力抓好春耕生产服务,落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任务清单,确保春耕面积只增不减;充分保障种子、农膜、化肥、农药等农资库存,联合开展农资打假行动;狠抓社会化服务,统筹调度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加强大春播种技术指导,严密落实动植物疫病防控措施,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

着力补短板 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抓好高标准农田整治,实施宜机化改造,是保证粮油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础保障。潼南着力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加快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有序实施更大规模、更高标准的农田改造,补齐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短板,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双江镇板仓村宜机化整治现场,各种大中型农机正在田地里来回穿梭,土石方挖填、平整土地、修筑堡坎,忙碌而有序……

一场别开生面的观摩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双江镇龙门村、管店村、新店村、双林村等10多个村(社区)的村民代表亲眼目睹大型旋耕机、播种机,在宜机化整治后的土地上播种玉米和高粱,速度快、效率高、作业效果好,禁不住啧啧赞叹。

“干了一辈子农活儿了,从来没见过大型拖拉机还可以开到山坡上来耕地、播种,三四亩地不到10分钟就播种完了,简直太快了。”“荒山变成了农田,而且全部都用机器耕种,我们再也不用一锄一锄挖地了。”双江镇板仓村村民陈立贵、张金芳兴奋地说。

宜机化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局面,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奠定了基础。板仓村村干部姚丽说:“农田宜机化改造实施以后,大型机械能进到田地里,种地比以前轻松,收益反而增加了。以前我们这个地方没有老板愿意来投资,通过项目实施,现在已经有几家企业准备到我们这里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整治后的土地比以前更值钱啦,我们的乡村也会越来越美丽!”

昔日的撂荒地、补丁田、巴掌地,田埂多、坡坎多,管理难、费用高。田地集中收拢后,打破户界抱团经营,统一规划实施产业项目,彻底解决耕地碎片化、机械化作业程度低、无产业入驻、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为便于机械化作业,根据地块走向布置机耕道和生产路,形成主干道——机耕路——生产路三级路网闭环,满足了农机作业通行和农产品运输。”区农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邓洪说,项目建成后,田间道路通达率可达到100%。

据了解,未来两年,潼南区拟在“三线三点”、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园、“两区”划定区域,集中连片开展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缓、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宜机化改造,建成5万亩农田宜机化改造示范区,形成宜机化改造千亩级、万亩级集中连片示范规模。

智慧+农业 科技为产业发展赋能

抢农时、忙春耕,智慧农机尽情施展。

“张大爷,今天需要给柠檬和玉米浇水施肥,你先按比例把肥料和水勾兑好,然后开启喷灌设备实施作业。”“要得,马上就去。”在双江镇白云村赛沃农业公司柠檬种植基地,公司负责人、90后新农人胡航正在安排当天的工作。

“两年前,我在白云村承包了200亩地,通过宜机化整治后栽种了柠檬,其间套种了玉米。”胡航介绍说,由于当初没有喷灌设施,完全由人工浇水施肥,不仅成本高,而且效果也不好,套种的玉米亏损了好几万元。

向现代农业要效益。去年9月,胡航下决心安装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目前,整个基地已布设管网,智能化设施的作用已逐步彰显。“现在,基地的每个角落都可以实施水肥一体化喷灌,目前玉米和柠檬的长势都很好,我相信今年玉米一定可以卖个好价钱。”胡航对此很有信心。

近年来,伴随农业新技术运用,潼南农业发展方式加速向标准化、智能化转变。智慧农业正带来从田间到“指尖”的变革,让种地变得轻松起来。气象服务到屏幕,什么时候播种让农民心中有数;市场价格信息系统,帮助解开“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的纠结;农业智慧园区里智能监控温度、湿度和光照,缺啥补啥,让田间管理更精准。

据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潼南区将建成一批智慧农业生产试验示范基地,提升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加速融入现代农业的方方面面,释放更大潜力。


标签

乡村振兴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