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技术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分类:科普知识 时间:2020-08-31 15:43

一、技术概述

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技术是通过对现有池塘进行技术改造,将原有的吃食性鱼类集中在人工建设的流水槽里进行养殖,通过养殖槽前端的增氧推水设备产生循环水流,改善水体环境条件,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同时流水槽后端的固体废弃物自动收集装置将残饵和鱼类粪便收集并移出池塘系统,设施外的池塘水面通过浮床植物、水生植物、底栖生物等多种生物组合,实现养殖水体的原位修复,为养殖设施提供循环水源,达到高效、生态、低碳、循环的效果。

二、技术要点

(一)池塘条件。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系统建设塘口面积以30亩以上为宜。池塘深度2m左右,常年水位不低于1.5m,以1.7-2.0m之间为宜。池塘交通便利,最好能保障饲料、鱼车可以直接到达系统工作台。

(二)养殖槽面积。养殖槽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2-5%,太大超过池塘负载量,无法营造稳定、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太小则无法最大化的利用池塘生产能力,经济效益不高。

(三)养殖槽建造。养殖槽净宽为5m,长度26m,其中22m为养殖区,前端1m为推水区,末端3m为集污区。集污区可适当扩大以提高收集效果。水槽深度2.5m,可根据池塘深度适当增减。

(四)基本构成。一个完整的池塘内循环微流水养殖系统主要包括增氧推水设备、流水养鱼槽、集污系统、导流墙、底层增氧设备、拦鱼栅以及备用发电机等。

三、适宜区域

20亩以上,池塘水深常年在1.7m以上的精养池塘。

四、增产增效情况

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相比,该技术具有鱼类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系数低、疾病防治容易、起捕方便、生产管理便利等优势。该技术适宜多品种、多规格同时养殖,做到均衡上市,加速资金周转,生产成本可以降低35%。每8-10亩面积建一条养殖槽,每条槽产量在1.5万-2.5万千克,折合亩产1875kg以上,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在该技术的最大优势是能收集鱼类等水产动物的残饵和粪便,确保池塘本身的良性循环,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从而实现水产养殖业的低碳高效,可持续发展。

五、注意事项

(一)每个池塘应配备发电机,且应在流水槽底部或四周布设微孔增氧管,在遇到突发停电等情况时紧急救援。

(二)由于是高效高密度养殖,在养殖池塘应投食优质全价配合饲料,避免产生过多的残饵粪便。

(三)在每条槽的中部上层加网片,避免饲料因水流快速流到槽尾部,造成饲料浪费。

(四)可根据养殖实际在养殖槽中间加设移动式网栏,将槽分成几段,便于暂养或者养殖不同规格不同种类的鱼。

(五)吸污的次数应根据养殖鱼类的大小、水温的高低而定,一般建议每天定时吸污2-4次。

六、支撑单位及专家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重庆江北区建新东路3号百业兴大厦13楼

邮政编码:400020

联 系 人:梅会清


标签

水产养殖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