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茶园机械化采收及配套绿茶加工技术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分类:科普知识 时间:2020-06-12 09:53

一、技术概述

茶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采茶工紧缺,鲜叶下树率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而机采可以显著提高采茶的效率,大大降低采摘成本和劳动强度,有效解决采工不足的问题,因此,机械化采摘是名优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上述问题,特提出山地茶园机械化采收及配套加工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效益,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二、技术要点

1.选择适宜机采品种、高标准建园。选择纯度高、发芽整齐、发芽密度大、持嫩性较强、节间长、再生能力强的优良茶树品种;平地东西向条植,缓坡地应等高条植,坡度在15°~25°的坡地,应修筑等高梯地。

2.加强肥培管理、合理修剪培养丰产树冠。重施有机肥,增施氮肥,配施磷、钾肥,提高茶园的生产能力;每100kg鲜叶年施纯氮5kg以上,氮、磷、钾比例按4:1:1配施。幼龄茶园需进行三次定型修剪,树高控制在80~90cm,覆盖度为85%~90%。老茶园采用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进行改造,待树冠形后,才能实行机采。每次机采后进行1次掸剪。

3.选择适宜机型,适时机采。选择与树冠一致的平形或弧形机型,按照不同茶产品采摘不同标准鲜叶;如以一芽二、三叶及其同等嫩度对夹叶为标准新梢,标准新梢达60%以上时,为机采适期。一般春茶采1~2次,夏茶采1次,秋茶采2~3次。

4.配套加工工艺流程。鲜叶分级→摊放→杀青(蒸汽-热风或滚筒杀青)→摊凉→初揉→烘二青→摊凉→复揉→解块→初烘→车色→足干。

5.配套加工技术

(1)鲜叶分级。鲜叶采回后,采用鲜叶分级机分级。

(2)摊放。将不同号口的分级鲜叶分别进行摊放;摊放厚度5~10cm,摊放时间4~6h,摊放程度以鲜叶失去光泽,叶质柔软,含水率70~75%为宜。

(3)杀青。可采用滚筒连续杀青、蒸汽+热风脱水杀青等多种杀青方式进行杀青;杀青适度标志:色泽由青绿转变为暗绿,梗折之不断,手握成团,抛之即散,青草气转变为良好的茶香,且茶香显露。

(4)摊凉。迅速抖散杀青叶并置于通风处摊凉冷却,以免闷黄。

(5)初揉。将杀青摊凉后的叶子采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初揉叶含水量以58~62%为宜,采用“轻-中-轻”方式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以28~30min较适宜。

(6)烘二青。将初揉后的叶子烘二青以散失多余的水分以利复揉。

(7)摊凉。将二青后的初揉叶迅速抖散并置于通风处摊凉冷却,以免闷黄。

(8)复揉。将二青摊凉后叶子采用揉捻机进行复揉,复揉捻叶含水量以50%左右为宜,揉捻时间以25分钟左右为宜。

(9)解块。将复揉捻后的叶子采用解块机及时解块,以利干燥。

(10)初烘。采用烘干机 ,进风气温掌握在115~125℃之间,烘至含水量15%左右下烘摊凉。

(11)车色。采用八角炒干机等设备进行炒制,温度控制45~55℃,炒至条索紧结,色泽灰绿为宜。

(12)足干。采用烘干机分两次烘干。初烘烘温90~110℃,烘至9成干左右下烘摊晾。摊晾2~5h后以70~80℃复烘至足干,干茶含水率7%以下。

三、适宜区域

本技术适用于重庆茶区,西南及其它茶区可参考应用。

四、增产增效情况

该技术的推广,可实现茶园亩产增加5%~20%,生产效率提高了4~5倍,节约劳动成本500元/亩以上,提高茶园纯收入20%以上;同时可提高茶园标准化栽培管理,减少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茶产业绿色发展。

五、注意事项

1.加强茶园肥培管理,促进新梢多次萌发,避免树势早衰;

2.按标准、适期机剪和机采,注意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后机采;

3.加工设备应根据茶园的产能进行配置;

4.注意安全,加强机械设备检修,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操作,同时防止机油、柴油、汽油等渗漏。

六、支撑单位及专家

重庆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李中林、徐泽、邓敏、袁林颖、杨海滨、杨娟、盛忠雷、钟应富、张莹、邬秀宏、王杰、罗红玉


标签

经济作物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举报理由:

关闭